2032 字
10 分钟
转载:为什么做灰产会比大部分正规行业赚得更多
2025-04-25
无标签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d_giuPEyPBu9LTOtC2VHw

或者说,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灰产绝对比正规行业赚钱,而是为什么在表面利润不高的情况下,还能出现超高净收益?

关注我公众号的大部分都是打算做项目的朋友,或者上班族居多,所以大家可能对创业或者说找项目这码事儿没有基础的认知,找项目,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利润率,也不是低成本,而是周转速度和上杠杆,项目找到以后,考验的才是销售能力,这是做项目或者创业者的基础常识,但大部分人因为思维惯性往往意识不到

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,如果被公司裁员,你决定出去创业,本金只有10万,这个时候家人推荐给你两个项目,第一个利润率100%,周转周期六个月,第二个项目,利润微薄只有5%,周转周期一般在一周内,你会选择哪个?

如果没有创过业,大部分人会毫无疑问直接选择第一个,一年时间10万会变成40万,但陷阱就在周转周期六个月里,做高利润的,房租、人员工资、库存积压等一旦拉长周期,就容易把账面利润“吞掉”

第二个看似人工和设备去掉,基本不赚什么,也就是经常讲的薄利多销,乍看之下利润低,但由于一周一个周期,一年可以周转50次以上,累积起来反而超过高利润慢周期的项目,实际上利润率会更高,大部分人轻视了周转速度的重要性,总是被表面利润率迷惑

上面的论据也是有事实支撑的,可以以沃尔玛为例(根据2022年报数据),库存周转天数约42天,凭借3%的净利率和年均15次库存周转,实现年化15.3%的ROIC,超过许多高利润率制造业,诸位大学应该都读过《资本论》,马克思在写《资本论》第二卷时就提出了“资本周转次数=年剩余价值量/预付可变资本”,换句话说,同样的本金,如果你能在一年内用得越多次,就越容易把收益放大。

这一原理在现代演化出更复杂的应用,但其实只是一个转变思路的问题,正规行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加速周转(如应收账款保理可以90天账期压缩至T+0),而灰产的高周转本质是风险转嫁(风险转嫁给上下游),可以把传统行业数周的流程压缩到72小时内。

高周转带来的资金就是你的免费杠杆,免费杠杆可以带来的是加速扩张,所以就算只有5%的利润,加上灰产的极致高周转,净利润超过正规行业,是完全没有问题的,毕竟还有最后一条,灰产可以跑路,这是正规行业不可能拥有的‘弹性’,正规行业不管玩什么花活儿,也得在法律框架内进行,对吧?

为什么赌场赚钱,因为它资金周转按分钟结算,为什么CSGO开箱网赚钱,因为资金周转按分钟算,虽然这两个例子排除后台暗箱操作,他们的优势主要在于庄家定律和大数定律,高周转或者说高流水只是加速优势积累,并不是决定因素,周转速度决定了你的现金流能否健康,而现金流能否健康决定了项目会不会中途暴毙,倒在黎明前。

如果您能看到这篇文章最后这段,需要先感谢您的耐心阅读,毕竟本篇文末聊的确实有点太过基础了,聊聊夏普比率和索罗模型分析更直观,但现在这段当前面向没有创过业,或者说创过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利润不高,却过的很舒服的读者,已经足够直击本质,过度复杂化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但既然聊到这里了,对经济学模型有一定理解基础的朋友可以看下面这段更好理解:

索罗模型用来描述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,其经典形式是:Y = A × F(K, L)。

即经济产出(Y)取决于技术进步(A)、资本投入(K)和劳动(L)的函数。

在正规行业里,A(技术)和L(劳动)是不可忽略的增长要素,而资本K 的积累速度受到投资回报周期、政策监管、资源限制等诸多因素制约。

而灰产的特性是:

技术壁垒:极低,信息差与平台套利即可运行;

劳动投入:可以最小化,甚至大量外包给非正式渠道;

资本投放后:T+0/T+1就能回本,形成爆炸式“资本复利循环”;

监管套利+ 法律空白 + 快速转场,使得资本不需要长期沉淀。

在这种条件下,有一部分灰产项目脱离了索罗模型中A和L的制约,单靠K就能完成高倍级放大,也就是说它构造了一种“伪技术驱动、实资本堆叠”的超短周期型增长模型。

这类模型在正规经济中极其罕见,因为它牺牲的是长期可持续性与制度合规性,换来的却是短期指数级的资本积累能力。

如果从夏普比率来看,灰产项目一般是一种“被压缩波动”的虚假稳定;而从索罗模型视角看,它们跳过了长期主义下的“人技资本积累”,只是一种脱离可持续发展的短时爆发。

但正因为如此,\*\部分高周转灰产项目的资本效率在单位时间上远超正规行业,且不依赖制度支持和资源沉淀,几乎纯靠速度与策略制胜,\\*这正是部分灰产“看似不高收益、实则超高净值积累”的底层逻辑。

上面这段更适合对经济学模型有一定理解的朋友,普通创业者只要理解一件事:

现金流是创业者的氧气瓶,利润率只是安慰剂,高利润≠赚钱,高周转+正向现金流才是项目活下去的根本。

需要补充一点,文后所举例的高周转只是“部分灰产”的特征,因为这部分项目具备现金先到+无账期特性,不代表所有灰产都是这个模式,有些灰产项目反而周期极长,甚至比正规行业更慢,比如我前几篇文章聊过的那几种,回款路径往往需要穿越多层中间账户或混币,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,资金可能长时间被冻结甚至直接损失,周转速度不升反降,更重要的是,整个链条里通常缺乏正式契约与信用机制,“风险转嫁”更多只是“风险拆分”,一旦出现断点,各方承担的都是无法预估的系统性崩溃风险。

而这部分灰产的收益公式实为:\ 实际净收益 =(周转次数× 单次利润率) -(风险成本+ 合规成本+ 重启成本)\ 高周转项目赢在速度,低周转项目依赖暴力定价,风险成本的吞噬效应可以被低估。

所以除了上面讲过的高周转类型灰产,其他灰产之所以在某些案例中显得暴利,是建立在灰色空间、信息差和监管真空的叠加优势上,而不是结构性的优越。

转载:为什么做灰产会比大部分正规行业赚得更多
https://chr0mium.link/posts/grey-product/
作者
Cr
发布于
2025-04-25
许可协议
CC BY-NC-SA 4.0